2025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“世界水日”,3月22日-28日是第三十八届“中国水周”,今年“世界水日”的主题为“冰川保护”。冰川素有“固体水库”之称,全球约70%的淡水资源以冰川形式存在。冰川健康与农业生产、工业发展、生态稳定和清洁能源供应密切相关,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
当前,全球气候变化加剧,冰川加速融化。据最新科学数据显示,每年全球消失的冰川量超过3000亿吨,导致淡水资源日益减少,进一步加剧了干旱、洪水、极端天气等灾害的发生,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活构成巨大威胁。
在全球背景下,冰川保护的重要性尤为突出。南极洲、北极地区、喜马拉雅山脉、阿尔卑斯山脉和安第斯山脉等重要冰川区域的加速消融,正不断影响着全球气候系统稳定和生态安全。冰川融水大量流入海洋,导致海平面上升,威胁沿海国家和岛屿的生存环境。据联合国预测,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或将上升0.6至1米,将直接威胁数亿人口的生存与居住安全。
在我国,青藏高原、天山、祁连山等重要冰川分布区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,被誉为“中华水塔”。然而近几十年来,这些区域的冰川面积已减少近15%,冰川储量加速减少,一些小型冰川甚至已濒临消失。这直接威胁着长江、黄河、雅鲁藏布江等我国主要河流的径流稳定性,对农业生产、水力发电、生态安全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,给下游数亿人的生活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潜在风险。
高校作为知识传播、技术创新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基地,在冰川保护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拥有重要责任与广泛的社会影响力。通过加强科学研究,推动技术创新,并积极向社会传播冰川保护与生态保护理念,高校能够在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
冰川保护并非遥远的议题,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。增强公众对冰川保护重要性的认识,加强科研攻关和生态保护实践,是我们共同的使命。让我们同心协力,推动冰川保护,共同筑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未来!